早期的普洱茶多使用大葉原始種的野放茶菁,呈現質重厚實、香氣濃郁的風格。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國營茶廠開始推行茶種改良和臺地茶園的建設,并逐步淘汰老茶園,轉向栽培改良種灌木新茶園。因此,自八十年代中后期,國營廠制茶的原料就發生了很大變化。如果通過茶餅的口感來判斷其年代,則可以參考茶材的情況。古董茶和印級茶多采用大葉原始種的野放茶菁,因此其口感更為質重厚實。
內飛是指制茶時將一定數量的茶葉或其他物料包裝在紙張或布袋中,再隨著茶餅的成型而壓入其中。由于內飛是不可抽換的,因此可以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辨識依據。對于內飛的判斷,主要有三個方面:紙張質地、油墨顏料和印刷版式。通過這些方面相互結合,就可以初步判斷茶的生產年代。

早期的茶餅多是手工壓制,使用石質模具進行成型。由于生產效率低下,形狀比較寬大、不規則。建國以后,機械模具開始逐漸取代手工壓制方式,使得茶餅的形狀變得規整緊湊。通過觀察茶餅的直徑、厚度、轉折處的弧度、正面背面的曲度、背面窩孔的形狀以及茶體不同部位的緊壓程度等方面,可以大致判斷茶餅的生產年代。
不同年代的普洱茶針對這些方面都有所變化。例如,1985年之前云南省的茶葉生產和銷售由進出口公司統一管理,因此早期的大票多為立式印刷方式,并不寫廠名。而1985年之后,產品的生產和經銷自主權下放到各個廠家,勐海廠的大票通常帶有3位延展碼來記錄生產年份和批次信息。
聯系人:袁生
手 機:17520188666
微 信:GTYDong
服 務:今大福普洱茶
地 址:廣東省東莞市萬江區石美茶葉市場